這一次我參加的是DPA的麥克風講座,雖然它的主題是訂在「基礎實用教會現場麥克風應用及實做研習會」,但整場聽完下來我覺得不止能應用在教會的場合,也能應用在很多演出的場合裡,特別是它的一些技術及優點,更讓我覺得了解你的器材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以下就是我節錄的講座內容
歷史背景
DPA的前身是Brüel & Kjær從50年代開始設計出第一款測量Mic之後迄今已經有60年的時間了,到了1992年DPA的兩位創始人Ole Brøsted Sørensen 和 Morten Støve,離開了Brüel & Kjær之後,把測量Mic變成了專業的音頻麥克風,也就是d:dicate™ 4006,到目前為止4006仍是很受歡迎的Mic
在聽過了DPA的錄音Mic之後,工程師發現劇場界需要一種高靈活度又方便隱藏,同時又能清楚的捕捉到聲音的細節,於是DPA為了把他們MiC變成像蟻人一樣,開始與丹麥助的聽器製造商Muphone合作,開始它們的麥克風音頭(capsule)縮小計劃,技術成熟之後便開始開發頭戴式微型麥克風,並在2005與Muphone合併
但DPA並不因為這樣而自滿,它還是不斷的在挑戰自己的極限,終於在2017年推出了足以改變市場生態的技術「CORE」,CORE的前級放大技術能將失真大大的降低,也因此大幅的提升了動態範圍,這讓DPA的微型麥克風的聲音變的更棒了。
時至今日DPA仍在用精確和完美的麥克風音色在寫它們的歷史定位,每隻DPA的麥克風都在它們的丹麥工廠手工組裝,需經過200道程序及15次校正,確保你手上的每一隻DPA在替換時所收到的聲音都是一樣的,你可以閉上眼精仔細的聆聽DPA帶來的感動
為什麼DPA只作電容Mic,因為他們希望他們的產品響應頻率是平直的,可是一般的動圈Mic無法作到這一點,因為它本身的設計結構本來就比較笨重,所以對高頻的收音反應會比較差,收到的聲音可以是乾淨、透明、自然的,而且也要能夠承受超大音量的摧殘
DPA的特殊事跡
1、唯一可以收太空梭發射器發射時的Mic,曾有配樂公司用DPA的Mic來收推進器啟動時的聲音,然後再把這聲音賣給電影公司,當然也只能錄個10幾秒,後面就熔化掉了
2、跟著上火星的Mic,想聽聽火星上的聲音嗎?來DPA收給你,因為火星的溫差高達200多度,其他廠牌的Mic都無法在這種環境下工作,所以預計在2020年發射的Mars 2020 Rover將搭配DPA的d:dicate™ 4006 成為Rover號的耳朵,代替我們聽聽火星的聲音
DPA超薄振膜的秘密
因為薄所以就算音源很小也能夠很輕易的讓它振動,所以一般動圈Mic除了振膜不夠薄後面還接了一個磁石,相較之下小音源就推不動它,那它究竟薄到什麼程度呢?會讓你忘了它的存在嗎,我們打個比方好了如果以一位男性頭髮的粗度來說,大約會是100micron也就是大約0.1mm那DPA的振膜就是1micron的厚度也就是0.001mm,這真的太變態了不止忘了它的存在,應該連感覺也感覺不到吧,而且更重要的是這麼薄還能耐用到上火星,真的是 I 服了You
接下來是很重要的一點
如何提升語言清晰度
1、空間
2、Mic
可以選擇響應頻率比較平直的Mic,這樣子同時使用多隻Mic時比較不會Feedback
3、語言中的重要頻率Important frequencies
在一段對話當中如果要讓對方清楚的聽見你說話的內容,以頻率來分析的話會是在2Khz左右,因為大多數的子音發聲的頻率都是在這個頻段,我們可以看下圖就能了解頻率與語言清晰度之間的關系,一般我們在處理人聲大多會使用High-pass 或Low-pass 濾波器,也就是我們俗稱的Hi Cut 跟Low Cut,從圖中藍色的曲線是用High-pass可以得知從20Hz到500Hz整個語言清晰度也才下降5%,但在紅線Low-pass時從1KHz到4KHz時,語言清晰度會從90%降至30%幾,可見得1KHz到4KHz是影響說話清不清楚的重要頻段
像是我們發A E U這一些音時是頻率屬於比較低頻大約在125Hz到1KHz,而T S K這一些音比較中、高頻段大約在2KHz到4KHz,但以發聲的能量而言發出低頻會得到比較多的能量,高頻的話就會比較少,所以比較重要的音能量反而比較少,這時如果你的MIc靈敏度比較差時,你會收到比較多的低音也就是跟語言清晰度比較無關的音,而高音會收到比較少反而就會聽的比較不清楚了
4、背景噪音Background noise
背景噪音對人聲清晰度也是有影響的,我們可以說只要是人聲以外的聲音,都可以把它當成是背景噪音,像是室內的空調、音響的襯底音樂、台下觀眾的交談聲都是背噪的一種,那這個聲音與背景噪音的比例我們就叫它訊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簡寫成S/N比)
簡單的講最佳的說話環境是在背景噪音低於40 dB,而當背景噪音超過40 dB時說話聲音與背景噪音的訊噪比最好維持在15dB
另外1KHz到4KHz這個頻段可以盡量保持乾淨,如果講話的同時有放襯底音樂,也可以用EQ把音樂的1KHz到4KHz這個頻段往下拉5-10dB讓講話的聲音保持清晰
5、收音方式
一般講話常見的收音方式應該是領夾式(lavalier microphone)(胸口),另一種就是頭戴式(headset microphone),但其實要注意的是收音的位置不同,收到的頻率也會不一樣,下圖展示了4種的收音方式,測量的方式是以麥克風放在人前1公尺處,以這為基準當作0dB然後以10個人的準量值作為平均,你會發現把麥克風放在頭部的位置1KHz到4KHz的頻率是比較平坦的,反而我們常用的領夾式跟頭戴式在1KHz到4KHz會掉的比較多,有時因為表演的需求你只能用特定的方式收音,但你可以藉由這個圖表幫你的收音方式作EQ的補償,讓聲音可以更清晰
麥克風使用時嘴巴要靠近麥克風,不然會收到其他的背景噪音,還要遠離主喇叭
全指向與指向型Omnidirectional vs Directional
在教會中大多會使用心型Cardioid或超心型Hypercardioid的麥克風,但我們DPA非常推薦在這樣的環境下使用全指向Omnidirectional的麥克風,包括頭戴式的部份也是如此,那它的好處在那裡呢??
1、指向性的麥克風會有近接效應(Proximity Effect)
所謂的近接效應指的就是當你的麥克風愈靠近你的嘴巴時,會產生比較多的低音,這是因為低頻的能量比較大,所以對振膜較大的壓力,所以會得到較多的低頻,但高頻就不會有這個問題,下圖就是近接效應
2、增益與迴授比例Gain to feedback ratio
全指向Omnidirectional比較不容易迴授,而且迴授出現的速度比較緩慢、平坦,而指向性Directional比較容易迴授,而且迴授出現的速度比較快速、突然,這跟它們的響應頻率有關
3、中心軸與偏軸On-axis VS Off-axis
一般的指向性麥克風正前方的覆蓋角度大約是130度,但這也代表收音時也會同時收到後方來的音源,不過會因不同的頻段衰減約30 dB,這不是最大的問題,因為指向性麥克風在中心軸上會有一個良好的響應頻率,在偏軸上卻會有明顯的差異,這也是一般的廠家不會告訴你它們偏軸響應頻率是長怎樣的原因,所以你會得到的聲音是來自於平坦的中心軸加上一個不平坦的偏軸,這會讓你得到的音色失去原本的真實度,我們稱之為幕布效應(the curtain effect)
而DPA的麥克風不管是在中心軸還是偏軸上響應頻率都是接近平坦且一致的,讓你得到的音色最接近原汁原味
4、竄音Leakage
很多音控師在面對多音源的收音環境時,第一個直覺就是選擇指向性的麥克風,來降低多音源之間的相互干擾也就是竄音,雖然每一個音源的獨立度提高了,但與全指向性的麥克風相比它的聲音品質、操控度、風聲、爆音聲、近接效應等…還是差了一截
但DPA把全指向性的竄音從缺點變成優點,一般的竄音都是來自於偏軸,而我們之前有提過偏軸的響應頻率不平直,這才是竄音最大的問題,而DPA在偏軸上也是保持良好的響應頻率,所以這樣的竄音會讓你的聲音有更自然的空間聲響而不是變的更奇怪
PS:一般的指向性麥克風對風聲、爆音聲比較敏感的原因是在於它的振膜材質是比較柔軟的,而DPA全指向性麥克風所使用的振膜是不銹鋼或鎳,材質上比較硬不容易被振動
5、麥克風通道分離度Channel separation
這一項我覺得是跟竄音Leakage非常相關的,如果你使用指向性的麥克風,每一個音源的分離度也就是獨立性會比較好,因為它進來的竄音會變的比較少,但這也會造成直接音與間接音(竄音)的比例會比全指向的還要差,雖說竄音在指向或全指向中都是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但全指向可以更靠近發聲音源而不會有接近效應的問題,而且在直接音與間接音的比例上(空間感)又優於指向性,兩者之間的比例大約會是指向性的麥克風放在聲源17mm的地方收音,會與全指向的麥克風放在10mm的地方收音得到相同的直接音與間接音比例
6、高音音色
DPA的振膜很薄所以在接收到高音產生振動之後,能很快的回到原來的位置,而一般的指向性的麥克風振膜較厚,在振動之後還來不及回到原來的位置,下一個高音就又來了,所以高音聽起來比較沒有那麼的清楚漂亮
樂器頻率擴散模式Instrument radiation pattern
下圖你可以看的出來每一種樂器在各個頻率上的擴散角度會不同,理解它們的發聲方式然後選擇收音麥克風的種類
各個樂器DPA都有對應的收音Mic及方式
放置在大提琴內的收音方式
韓國Yoido教會所使用的DPA的型號
美國科羅拉多州的菲帝隆茲社區教會(Flatirons Community Church)所使用的DPA的型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